2017/09/19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1999年的921大地震,是一個引爆點,其實偏鄉教育的問題,重點好像不是在資源不足,而是我們有沒有自信,能夠朝多元化的時代邁進,無論是老師、學生、家長,大家都要有"自信"。

幾年前去原住民部落小學,學生被老師、校長教導的十分乖巧,讓我非常訝異,只要有議員、有公益團體,甚至只是一個拿著相機來採訪的部落客,他們非常制式的反映,全體同學一字排開鞠躬謝謝,讓我懷疑真的是這樣嗎?

施與受,其實互相都要學習的!施,並非在上位;受,也不是下位。是一種平行關係。

電影一開始國中生不想上課,整個班級鬧轟轟,在這樣的表象下,老師也幾乎放棄了學生。要有甚麼方法來讓學生知道透過"教育",可以讓人翻身呢?

921地震後,中寮有了新蓋好的校舍,有了更多善心人士所捐的物資,但是,有辦法轉化這些資源,成為學生有自信向上嗎?會不會成為另一個施與受的樣板而已,等到學生畢業了,一切又成為過眼雲煙?

本來以為只是非常傳統春風化雨的電影,但其實並不是那麼八股,我想最重要的,其實是要轉化眾多的資源,培養學生找到"自信"的方法,中寮爽文中學終於在2016年的國樂比賽得獎,國中只有三年,但是國樂團教育,經過了那麼多時間才有成果,而中間的過程,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我們從來不重視這個"過程"。

建立自信心,不只是學生,包含老師、家長,都需要建立自信心。

PS. 電影男主角與真實故事的老師,差太多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