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6

【維也納】席勒(Egon Schiele)@李奧波特(Leopold)美術館

在維也納市中心的博物館區(MQ)中有許多博物館,李奧波特美術館是私人收藏,最近幾年才完成開放的,裡面的展覽畫作以奧地利畫家Egon Schiele的收藏為主。


2009.3.29 參觀票根

那天上午就一直下雨,想說就待在博物館等到雨停再出去晃,由於我帶的旅遊書太舊了,沒有介紹這座新的博物館,MQ這個地方的票價種類繁多,有的搭配其他博物館有聯票之類的優惠,一時之間實在搞不清楚,於是買了一本PRESTEL出版的博物館的介紹書與博物館票合購10歐元,我覺得很划算。

在維也納、布拉格、德勒斯登等地的博物館,可以發現在巴黎、倫敦的博物館只放在角落不顯眼位置的畫家,在這些城市的博物館他們最重要的展區,都是放自己國家或是自己城市的重要畫家的作品,這點我希望在台灣的博物館也能比照辦理,不要一進去就只看到外國人的東西。

席勒(Egon Schiele)只活了28歲,是很粗曠的色情畫(有人說是情色),他在維也納長年住在自己的公寓,有許多作品就是畫出他住處的附近,美術館內還有那個地方的地圖與照片的標示,從照片看 Egon Schiele 相當的瘦,跟自畫像很類似,這裡有他臥病在床的照片 才活了二十八歲,就他的畫風之粗野和情色,我想可能跟他父親有關,他父親是火車站站長,在席勒15歲就死於淋病,而他畫作情色內容之直接,直接觸到人性最根本的慾望,一直讓我覺得他應該也死於性病吧?並不是,1918年,來自於西班牙的流行性感冒,奪走了他的生命。

在此展出席勒的畫作,多是人像畫,大部分是瘦如材骨的人,會露出生殖器官,非常不和諧的姿勢,扭曲的痛苦的表情,席勒或許受到分離派畫家克林姆的影響,有些畫作的主題是性與愛,但是畫風卻有大大的不同,有梵谷內心的痛苦,也有同時期巴黎畫家的許多影子在裡面。


2009.3.29 在李奧波特美術館拿的DM(點圖放大)

官方網站:李奧波特美術館
維基百科:埃貢·席勒

在美術館待了兩個小時,這個博物館還有少許克林姆的作品,還有一些瓷器與非歐洲的藝術品,喜歡席勒的人,是一定非去不可的博物館。

2009/06/03

【台北】夢幻瀑布與夢幻寺@三貂嶺車站

從瑞芳過來猴硐、三貂嶺這一帶的山區,有很多古道,這些古道與步道不長,是假日登山健行的好去處,這樣的煙雨朦朧氣候下,夢幻的命名更讓人嚮往。


2008.11

走這條步道其實從三貂嶺車站走上來最有成就感,可是我偷懶,直接開車從侯牡公路切下來,沒走幾步路就到夢幻寺。接近夢幻寺的時候有一隻狗一直叫,害我不敢靠近,後來有個女尼出來安撫狗,問了一下到達夢幻瀑布的路,她說就在不遠處。

大中午的星期六,整個步道潮濕,太陽曬不到的地方終年濕氣很重,蕨類雜草叢生,不小心就會滑倒。或許旁邊有個夢幻寺,所以附近有種菜與芋頭,還有筍子。附近的牌子大抵是要人保持安靜,給人參佛悟道的閉關之處。我去的時候是晴天,我想若是下雨一定不好走,住在這裡寧靜詩意,與大自然蟲鳴鳥獸為舞,但一定很潮濕,雖然羨慕,但也是過得辛苦。

到了夢幻瀑布,這樣的瀑布打在石頭上,有時幾聲鳥鳴,這樣的節奏很適合放空,當下很想直接躺在石椅上睡覺,這讓我想到了我哥哥最喜歡的一首詩--陋室銘。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7):侯三公路.夢幻瀑布.三瓜子隧道遺址



陋室銘/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009/06/01

【維也納】街頭藝人

到歐陸的大城市總會看到街頭藝人表演,也整個很國際化,所以到覺得不是那麼新鮮了,街頭藝人的集中地就在大教堂廣場,而藝術史博物館與博物館區天氣好的時候也有一些。


2009.3 這是我覺得表演最敬業的藝人,雖然聽眾只有一個小朋友,可是他還是很賣力的演唱,歌聲也不錯。


這個扯鈴的也很驚人,可以同時扯兩三個鈴,又可以把東西丟到四五層樓高,然後再接起來。


這個珀耳修斯實在就整個遜掉了,看看左邊在佛羅倫斯領主廣場前的雕像,他的寶物有飛行帽飛行鞋還有短刀,這個街頭藝人只有短刀與飛行帽,沒有飛行鞋,若是不敢秀出美杜莎可怕的頭,也可以藏在寶物袋裡面,而且身材差真多。


這位小丑臭著臉,可能都沒有小朋友上門買氣球


藝術史博物館前面要與觀光客拍照的古人,沒生意。


最後,我覺得騎腳踏車的快遞最敬業,在大街小巷穿梭,明明在維也納,可是覺得制服怎麼跟布拉格的快遞一樣啊?

我其實很不敢正面去拍街頭藝人,因為沒給錢,這樣的裝扮在大太陽下實在很辛苦,這些不經意的亂拍,難免在他們放鬆的時刻,要說聲抱歉!

2009/05/31

【台中】魚麗共同廚房與書店

端午節連續假期來一天台中特色書店的遊覽,打算扛一些書回來,到達時已經快中午了,所以第一站到魚麗人文書店,順便用餐。



老實講,我是抱著去逛書店的心情進去的,所以,一進去被問到有沒有訂位,有點詫異,不過既然來了就用餐吧!四菜一湯實在很豐盛,而且每日的菜單都由廚師精選,省去了點餐的麻煩,而且端出來的一定是最好最新鮮的材料。我不太會描述飯菜的豐盛與口感,反正就是好吃又吃得飽就是了。

這邊的書大部分是與吃有關,還有小朋友與大人都可以看的繪本,以及我以前有在收藏的漢聲雜誌或特刊,這樣的藏書與來此地的客人有明顯地相關性,大部分人來此是做家庭式的聚餐,一家老小三代一起來,小朋友可以讀繪本,大人長輩可以聊聊天,至於架上的書,我覺得應該算是陪襯品吧!也或許當天用餐客人太多,服務人員太忙,忽略了書店的這個角色也說不定。

這裡的服務人員各個對這邊的書籍可以做詳細的介紹,是我最訝異的,我一直認為書店的主力就是賣書介紹書,若是餐廳就是應該做出適合的餐點,魚麗這樣的結合,憑我短短地兩個小時的接觸,實在無法評斷甚麼,不過喜歡美食,又有相關圖書,這點在國外的一些主題書店的經營不是沒有先例,我在倫敦就逛到一家書店,中間的吧台就只開放少數預定的客人用餐,而諾大的書店就是食譜與食物相關書籍。

黃小黛:「新台風」│【魚麗人文主題書店與共同廚房】

共同廚房概念很好,看起來是很熱絡。門口的二手書櫃的概念也很好,不過目前只有小小的一櫃,希望可以做得更大些。

PS. 後來有去東海書苑,書已經撤走,可能經營不下去吧?!

2009/7/25 更新:
【台中】國美館附近的東海書苑3

2009/05/29

【台北】老巷弄中的日星鑄字行

這是台灣最後一家僅存的鑄字行,只要下游的印刷行仍需要鉛字印刷,張老闆就要持續經營下去。


張老闆的名片,刻意用比較重的印刷方式,來突顯是用鉛字印刷

記得小時候去印刷廠,都有很多油墨的味道,來到日星鑄字行卻沒有這樣的氣味,原來鑄字行是提供這些印刷行的上游工作,鑄造鉛字,然後再郵寄給印刷廠,一般印刷檢字都會重複利用,而目前電腦印刷設備的大量使用,這個行業也慢慢地逼迫轉型或關閉,最上游的鉛字需求也慢慢地不需要了,而這個產業鏈也即將消失。

數位相機出現讓膠卷軟片急速的減少,而電腦印刷曬版後,這些檢字也不再需要了,目前的使用大部分在燙金與喜帖、白帖等。

我們去參觀張老闆的鑄字機,當年也要一百多萬才買的到,這些機器也經過了不少的改良,鑄字機是用瓦斯融化鉛液,鉛液透過字模壓印成正方體大小的鉛字,出來是長條狀,整個鉛液加熱是200-300度。鑄字過程溫度很高,若要換一個字又要再換模板,中文常用二、三千字,要一個一個做出鉛字還真的很辛苦。

兩年前去參觀迪化街的老中藥店,看到裡面的一些蒸藥製藥的器材,都堆在倉庫沒在使用,而鑄字行這些器材目前還在使用,若能藉由導覽轉型成博物館,讓大家了解印刷的過程,應該也是不錯的。

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計畫

2009/05/28

【台北】蔡家古厝@嶺腳寮

白頭翁不老童一直來寫嶺腳寮的景,古道西風瘦馬之類的,端午節的午後時光我想開車只要40分鐘就可到,於是再度驅車前往,看看可否堵到下棋的老翁。


2009.5.28 蔡家古厝

這次到了嶺腳車站,有些不同了,房舍依舊,但整個社區的地上都鋪上了紅磚道,對觀光客來講是比較好走了,於是我就到處散步,過節時嶺腳來的不是觀光客,而是回來陪伴阿公阿嬤的小孩,火車站邊學步走的嬰孩,籃球場上打球的小孩,雜貨店旁出來聊天的鄉親,往上走,聽到雞的叫聲,還有麻將的聲音,應該是一家團圓所做的活動吧!

蔡家古厝是二次戰後才建,卻有一種文藝復興拱門的樣式,還保有一點日式風,屋前有一些人在整理菜園,大叔還起身跟我微笑。再度往上走,有一間很有特色的房舍,一樓是舊式磚瓦古厝,屋頂拆除後加蓋木頭屋頂,很有歐風感,同樣也是住在當地的大叔微笑的問我是否來散散步,可以感受台灣人對人噓寒問暖的熱情。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3)嶺腳漫步
拍婚紗照→【台北】嶺腳瀑布
去年寫的→【台北】嶺腳寮

本來以為靈巖寺的滴水觀音應該在附近,走了一陣子沒看到,於是回去開車前往,這裡的馬路也重新鋪過,看到指標走路需要45分鐘,開車也要15分鐘。到了山頂有棟石頭蓋的公廁,旁邊的涼亭內還有許多神像,應該是人們丟棄聚集在此,沒想到棄嬰會丟到托兒所,丟棄的神像就丟到寺廟旁邊。



到了靈巖寺有黑狗在守候,其實不太敢進入,駐廟大叔出來指引我們到屋頂看到山壁的觀音象,他披著一條紅布。這幾年來此往往是下著毛毛細雨只有老人的蒼涼景象,端午節來此,天氣涼爽,不少人在屋外烤肉,全家和樂融融的氣氛感染了旅人的心情。

2009/05/27

【府城】古蹟內的台灣文學館

踏入台灣文學館,有種進入台大文學院或是監察院的感覺,可能都是日本時代的建築,但是進入中庭後,算是新舊合融合的設計吧!很有特色。


點圖放大

進入這個地方不用門票,還有語音導覽服務,以台灣文學的發展為基礎,介紹台灣這百年來的文學發展,因應當時生活景況做一些相關性的主題,例如:農村、牛、鐵支路、母語等主題來引發,同時也介紹了台灣本土文學的知名作家,賴和、鍾肇政、鍾理和、吳濁流等人的介紹。

此外這裡還有一些特展、巡迴展,我很喜歡目前展出的「黑擱有力—邱錫勳柏油畫展」,可以看出台灣早期一直到現代民間的生命力,很可惜的沒有賣相關的紀念精品,就只是明信片也好,讓人可以回顧藝術家的作品。巡迴展展出在台北大稻埕發跡的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創始人蔣渭水特展,由於同樣的內容在台北的大同分局好像看過,我就沒有多研究了。

這裡還有圖書室、兒童文學書房、演講藝文講座等等,要是我還有時間,一定要多泡在那邊多看書。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應該要有書店、精品、電影DVD的販售,或許目前的狀況還不容易經營,可是可以讓喜愛文學的人買相關作品回去,也是不錯的吧?

國立台灣文學館
線上展覽:葉石濤的府城台南

很羨慕台南有這樣的公共空間,一般來說官方的活動都注重親子教育或是比較單調嚴肅的單向傳播方式,我認為可以參入一些與文學相關的戲劇、音樂、電影等主題來吸引人,多點互動,應該可以更多人來參與。


有張愛玲的書信真跡

2009/05/26

【上海】人民廣場

這是上海的人民廣場,周邊有市政府、戲劇院、公園與展覽館等公共設施,周邊的高架道路擠滿了車子,地鐵站出入都是人擠人,但是看這公園內的人很少。


2009.5 猴小咪寄

看到猴小咪剛去上海回來要送明信片給大家,馬上就去要了一張。偶而看一下他噗浪上的行程,因為工作的緣故,不但整個台灣趴趴走,上個月還跑了上海一趟,看起來工作十分辛苦,但我想應該充滿活力的聲音與燦爛的笑容吧!

轉眼上次去上海出差是三年前的事情,我想上海應該也轉變了很多。記得上上次去打D的時候,出租車師傅在延安高架上打瞌睡,還是我們叫醒他教他怎樣走。上次去的時候,在靜安寺搶出租車,看到一個外國人拖著行李,我不知道為什麼還很好心的讓他坐上車,其實我等了很久,車子一直被別人搶走,為什麼還要好心的讓給不會說3Q的外國人呢?可能他已經被別人搶到沒耐心了吧!

後來去坐地鐵,有個外國人帶個小女孩,門一打開,下車的人都還沒有出去,一堆人就衝了進來,其實平常我是很鴕鳥的無奈擠了出去,但看到小女孩與納外國人驚恐的表情,我就用我的身體幫他門把人全部推開,最後賺到了一個微笑。於是,只要是人在國外,我會特別的想幫助無助的旅人或是老人,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也會受到別人的幫助。

至於這個人民廣場為什麼沒有人?應該是要收門票,所以除了觀光客,應該很少人會特別買票進入的。

2009/05/25

【維也納】應用美術館

應用美術館星期六是免費入館參觀,本以為人會很多,我覺得人反而比前一日還要少,裡面不能拍照,把所有的背包外套都放在寄物櫃,悠閒的慢慢欣賞。


2009.3.28 應用美術館外觀

應用美術館內展示了工業藝術品,以玻璃、水晶、紡織的件數佔的最多,還有近百年來一系列的有設計感的家具,除此之外,還有歐洲天主教、伊斯蘭教的宗教掛毯等藝術品,也有來自中國、日本等地,物件樣式真是目不暇給,每間展覽室都有一本小冊子的目錄,說明櫃子裡面收藏品的生辰八字,很驚訝這樣精巧的手工的年代都很久遠了。

1903年,霍夫曼(Hoffman)與莫澤(Moser)合辦了維也納工作室,全力推廣各種型態的藝術設計品,從家具、珠寶、布料到室內裝潢、建築設計等等,我覺得應用美術館這部分的收藏就十分的完整,到處都有霍夫曼的名字,最近幾年在通化街的家具行看到的沙發,竟然這裡都有看到這樣的影子,看看這些沙發被設計出來的年代都在50-60年前啊!

維也納應用美術館

在入門的大廳還有放置一個圓形的浴缸,透過旋轉可以有淋浴與泡澡兩種模式,簡單的設計利用高度來節省浴室的空間,只是不知道是否真的實用就是了。剛好去的時候有20世紀初的海報特展,那時候大海報的印刷術還不是那麼發達,可是設計出來的廣告還真直接而有吸引力。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兩副巨大來自中國的繪畫作品,上面畫上了中國江南的庶民生活,加上許多漢字,或許真的只有這兩件作品是比較容易看得懂,所以在此駐足良久,我用手機偷拍了,可惜都不清楚!

2009/05/23

【羅馬】《天使與魔鬼》

昨晚去看《天使與魔鬼》,電影節奏很緊湊,也順便做了一趟羅馬之旅,故事主要環繞在貝尼尼為羅馬城所設計的雕像與建築上。


蘭登教授拿的觀光地圖,不過這是簡體中文版



上次去羅馬只待了三天,當然小說裡描述的這些大景點都去踩過了,很佩服作家丹·布朗的想像力那樣豐富,當然有很多劇情配合歷史研究會有不少矛盾,不過能增進大家對貝尼尼與天主教歷史的了解,也是不錯的。不知道台北或是台南有沒有可能也有這類型的小說或電影呢?


點這裡有更多電影場景的街景圖與解說

0. 萬神殿,拉斐爾的幕地,第一個地點蘭登教授找錯了。
1. 人民聖母教堂,拉斐爾設計的基吉小聖堂(Chigi Chapel)《哈巴谷與天使》(Habakkuk and the Angel),(題外話是裡面有卡拉瓦喬的畫,電影有帶到)
2. 聖彼得廣場地上的《西風》
3. 勝利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聖女大德蘭的狂喜》
4. 拿佛納廣場的《四河噴泉
5. 光明會的基地《聖天使堡

維基百科:天使與魔鬼

沒想到我去短短幾天,電影的背景我也都有拍到,我想未來去旅遊的人看到也是同樣的場景,看這樣的電影很讓人想想旅行時的心情,而台北最近有很多東西都要拆掉了,我們就來懷舊一下《向左走‧向右走》的北投水池吧!重建後不知道會變成甚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