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結束後,沿著華齡公園慢步,想像曾經是河道口的公園,是否真正的有比賽龍舟,是否在夕陽時媲美淡水河口,是否看奧劍潭山有美麗的倒影,是否漁民又可以抓到魚呢?
這一連串的問號,隨著老公寓、老市場,一排排給安置人民的國宅似機能型的公寓,當年應該算是很先進的概念,利用著填平的河道爭取土地,犧牲了自然景觀,換來的如今來看到底值不值得呢?
吃過了勇伯米粉,在喝一杯混蛋果汁,這一切又好像似乎沒有變化,住在這邊的人,對這邊的印象倒底又是如何?選用榕樹當公園綠蔭,很快就可以大樹成蔭,但在無樹的公寓巷道,如何種植能綠化吸熱的植物。
我們對城市的發展是無感的,但卻是每天都生活在這裡,我們好像有參與討論的機制,卻每天都要算計著誰與誰的利益,還有誰與誰的關係,到頭來,所有的機制無效了,再回頭找個藉口,試著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
*鴉珈琲
不知道是跟 SONY 太有緣份還是因為太常跑咖啡館。
本來最近想說應該都要找新的咖啡館,今天心血來潮應該拿新書(其實已經不算新書)來送鴉咖啡。沒想到,又遇到了 SONY 在辦活動,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不同咖啡館偶遇,而且又是同一個承辦人員,歷經了無數次在咖啡館遇到了媒體記者,這次也算新鮮事。
SONY 開始推廣高級的耳機,可以聽到超高音,又可以聽爵士的超低音,也算很努力在衝高電子產品的可用度,身為SONY 的愛用者,對全產品線有了更深的了解。
*cafe wien
由於鴉咖啡在辦活動,也沒有空位可以讓我工作,於是詢問了咖啡館的美女清潔婦,或稱為「禍水」的莎拉拉小姐,附近還有哪裡可以安靜工作的地方。
她說了一家我完全沒有聽過的維也納咖啡館,這個名字一跑到我的腦子裏面翻轉,我心裡吶喊著:甚麼!居然還有我水瓶子不知道的咖啡館,後來我說跟 cafe wien 比起來,維也納咖啡館比較適合嗎?
沒想到莎拉拉小姐沒有聽過 cafe wien,我心裡又再度吶喊:居然妳不知道!
後來,我才恍然大悟,我們兩個想的是同一家咖啡館,於是,我就在很厲害的大喇叭前面吹著冷氣,周末的午後一定滿座的咖啡館,在這裡卻沒有喧囂的交談聲,只有我滴滴答答的打字聲,窩在吧檯的還有一個在抄寫英語的少女,聽著 Yann Tiersen 的 I've Never Been There。
的確,隨著不同的音樂,雖然也是常來的咖啡館,但是她帶我翩然起舞的飛到不曾到過的地方。— 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