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台北】設計與被設計之都,一個鐵牌的發想



本來立意良善,從媒體播報出來,就變成不好的事情,或許公部門在執行過程缺乏溝通,一昧的用自己的想法行事作風有關,但現在媒體報導充滿了不信任的推理,脫離現實太遠。

照片中這家書店也是設計之都的專案,因為設計之都的舉辦,政府是『免費』幫一些店家設計招牌,書店老闆本來還以為是詐騙,拒絕了幾次,執行的結果還算不錯。

青田七六也收到了這個設計之都的鐵牌,研究一下甚麼是設計之都,雖然看過幾個展覽,說明國外怎樣執行設計之都,台北設計之都的執行期很長,因為選舉更換了市長,如何政策延續,的確備受考驗。

先不管設計之都的事情!

這些招牌、地址牌、解說牌,商店門口的營業時間、請勿吸菸、禁帶外食,博物館的請勿拍照、禁止閃光燈、請勿喧嘩、禁止奔跑,小吃攤前的大布條寫著美鳳有約報導、滷肉飯、魚丸湯的價格。應該大家都不陌生,每天接觸,卻非常無感。

若在日本,一般住家、商家門口,就會看到這家主人的姓氏木牌,或是獲得NHK 的報導,或是某某商店家協會的成員,在寺廟、庭園,會看到一個小小的木牌寫著『靜』。

在倫敦、巴黎,看到小鐵牌,加掛在地址牌下方,寫著狄更斯、吳爾芙、竇加、梵谷等人曾經居住過的時間,不知道這樣的住宅,房價會比較高,還是因為粉絲參觀會比要吵雜,房價會比較低呢?

這些牌子,在社會學上稱為『標籤』,米其林這個賣輪胎的公司,居然可以定義高級料理,這些招牌,除了像是地址作為定位的溝通之外,還有某種程度的『認證』意義。

臺灣本來就是多元族群之地,我相信這一類的鐵牌、地址牌可以做為一個『串連』的想像,以往經濟部會有商圈的輔導專案,大部分都是統一做一些宣傳看板商標設計,或是幫老店做店主故事介紹等,最近很多 apps 要串連美食店家,也都製作了許多宣傳單,或是蓋印章集點等活動,都是一種『串連』。

我最佩服的前輩,小草藝術學院的院長阿德,可以在全國他認為是文化場域的地方,用手寫毛筆在木盒上,木盒可放置明信片,無論擺飾或是販賣,都十分有味,每到一個空間看到這個木盒,好像是經過某種『認證』或『串連』的綜合意味。

我們可曾想過使用這些『標籤』來定義或是重組一個地方的意涵?每次看到店家用手寫告示:員工旅行、休假日期,非常隨便隨興,寫的又很醜,經常這樣醜的文字又會伴隨我們生活周遭很久很久,就想要幫忙重新設計一翻。

我們青田七六就鴨子划水的送了一些地址牌,如今也送出了十幾個,我們很難跟公部門與小草藝術學院比多,但希望這些場域是具有文化意涵,其實大家可以一起來貼『標籤』,少用『請勿』、『禁止』的詞句,多用鼓勵、正面來抵抗媒體的負面思想吧!

話說,有誰知道台北市地址鐵牌上的花,代表甚麼意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