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6

【新竹】內灣線探險三@竹東蕭如松藝術園區

竹東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來到蕭如松藝術園區,五棟修繕好的日式房舍,一下好像走入了另一個世界,庭院有種了一些松樹,不知道是不是蕭如松老師的名字有『松』這個字?



蕭如松(1922~1992),是台北艋舺(萬華)人,父親是日本時期的台籍律師,1935(昭和10)年就讀台北第一中學校,就是今天的建國中學,受到美術老師的啟發考取師範學校,後轉到新竹師範學校就讀,就學期間參加台陽美術展覽,成績不錯。畢業後自1950年起,任教於新竹縣地區到1988年退休。

蕭如松老師規定上課前要打掃教室,讓學生印象深刻,在藝術園區還可以看到一些蕭如松老師說:門檻不能踩、鞋底要乾淨才能入室等標語。在當年這樣的教育,應該是受到日本人的影響,也可以知道蕭老師教學嚴謹又勤勞的一面。

看蕭老師的作品,已經跳脫當年較為寫實的畫風,而融入了印象、立體、野獸派的特色,利用線條筆觸加上過人的構圖天份,創出一種獨有的畫風,好像帶著某種詩意,一些鄉愁,或者單純的情感。當時流行日本膠彩畫,有些透明感,又很簡單乾淨,蕭老師有不少這類的作品。

來到蕭如松藝術園區,需要放慢您的腳步,或許取景拍照是很好了解這個地方的活動,但是用心體會藝術家畫中的世界,並與那個時代做些連結,不只是到這裡喝一杯咖啡,或許來這裡寫生畫畫,或做些美勞作業,了解日式房舍的空間設計,參加館方安排的導覽解說,更可以親近藝術生活。

參考資料:
蕭如松的人與畫
http://www.aerc.nhcue.edu.tw/1-0/a-1/93g/Chin%20Ching.pdf

【新竹】內灣線探險二@橫山三叉埤

內灣線的橫山社區從橫山車站下車後步行約20分鐘可以到達,我們要找的是「三叉埤」。



*橫山社區的三叉埤祕境

三叉埤位於橫山社區的一處池塘,幾年前公視所拍攝的「寒夜序曲」在這裡取景,走在鄉間小路,看到客家阿公、阿嬤在門前聊天,望著這一片美景,讓人好生羨慕,要找三叉埤這個地方,除了靠GPS地圖之外,開口詢外當地人是最好的辦法。

或許轉個彎,看到一個池塘,有個鳥居,還有樹旁的伯公廟,好像就來到了一個充滿驚奇的世外桃花源,不僅山明水秀,還保有儉樸客氣的客家農村感情,池塘旁有小山丘,三公頃多的湖面,欣賞優美寧靜的大自然。

走在埤塘環湖小徑的步道,聽到各種蟬鳴鳥叫聲,山林生態有各種鳥類、昆蟲,都在此棲息,有著熱鬧無比的氣息。有時學一下蛙鳴,就會有青蛙跟你回應,幸運點看到小水鴨優游湖面,或是白鷺鷥飛過天際,好像在夢中才會有的自然景象。微風吹來湖光水波倒映著翠綠水巒,即使在大太陽下,都有清淡的沁涼感。

三叉埤是三個小山頭的水滙流而成,分別是田螺窩、松排窩、有應公窩,這三窩的地名也各有許多故事。田螺窩長出的田螺肉質鮮美肥厚,因而得名。松排窩種了排列整齊的松樹,如今已經荒廢。至於有應公窩則供奉一座萬善塚有求必應,但以前萬善塚所在地因為製作紅磚而移為平地,目前移到萬善祠供奉。

這三個小山頭並不高,因為埤塘的開發而有水灌溉,說明客家人合作勤勞的精神。完全以人力做這樣的水利設施,這附近共有五個地方有埤塘,若有時間可以找到這五處,也算是了解前人艱辛墾荒的過程,這算是埤塘文化史吧!

2011/08/15

【新竹】內灣線探險一@內灣派出所與老街巷弄

我想一般人假日出去玩,經常就是乘坐交通工具去人擠人,然後所有人到了觀光景點就人擠人的找餐廳,然後汗流浹背的回家。這是品質非常不好的休閒玩法,以下推薦的玩法,即使是假日出遊,也可以維持良好的品質。



*內灣車站想望當年櫻花盛開

星期六當然要趕最早班的火車,帶著麵包、饅頭、乾糧就趕快上路,到達新竹火車站或是高鐵新竹站轉搭往內灣的火車(預計2011年10月通車)。

建於山坡上的內灣車站,門口有大型的台階,可以找到用來量秤運煤車車重的大型地磅,還有地磅所使用的傳統式秤規,與蒸氣火車需要用水的加水站。目前往來新竹站的火車是DR1000型柴油客車,載著大量的觀光客進來內灣。這時又要有點想像力的載著大量的木材、石灰礦產,火車來時的燒煤氣味,還有加水時產生大量的蒸氣,這樣的氣味是否會傳到位於下方的老街道上呢?

早在1911年(明治44),日本在內灣鋪設輕便鐵軌,昭和年間(1925年後)在此發現煤礦,砍樹同時也種了許多櫻花樹,因此內灣也有櫻花部落的美稱,在內灣派出所旁的廁所,看到鐵道畫家李明建所畫的櫻花線內灣情,應是這樣的由來。

*日式文化瓦的內灣派出所

在火車站的另一側有內灣派出所,傳統日式房舍的建築,目前已經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因為都有駐警人員在居住或執勤,所以建築維持的不錯。

派出所前身為「南河部落振興會」,在日本時代之前,是由居民成立的自衛隊組織,1907年(明治40)成立派出所,就是在大同路今天的廣濟宮,後因倒塌而改建在現在的地方,1938年(昭和13)竣工,名為內灣警察分署,國民政府來台改為內灣派出所。

內灣派出所的建築是磚造為基礎,上方是傳統木造平房,屋頂是日式文化黑瓦,構造簡單,若能進入派出所內觀查遺留的建築,應該可以找到更多秘密,只是派出所內應該是辦公場所不開放。所外有數株桂花樹,樹齡近70年,長的茂密而優雅,秋季花香四溢。

*老街想像當年繁華街道

從內灣車站門口的高處往下望,看著還沒有開店的街道,從心中移除爭奇鬥艷的餐飲店招牌,回想60年前,內灣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作為轉運站,上千的伐木人潮,帶動商業發展,而有「小上海」美名。煤礦業興起後,林業工作站走入歷史,但這條老街與內灣戲院的工人休憩老街,可以有點相像力的看到這樣的足跡。

假日的上午或許店家已經開始準備開店,但是人潮並不多,可以提前在此用餐,試試不要在老街上找尋餐廳,就在冷門的地方找尋落腳處,隨便吃碗牛肉麵,或是叫盤小菜,跟老闆聊聊開店的甘苦,趁著人潮不多的時候,與當地人做些交流,這樣的餐會更有感覺。

用餐後人潮漸多,可以在內灣的巷弄街尋找光影,或許是小巷內的不平整的紅磚牆,突然見到不搭配的窗,木門上的老店牌,門口主人的姓名,拿著相機樣樣都是新鮮,只管在巷弄間,那邊曾經是雜貨店,這邊或許是木材行,只要離開老街主街道,不但避開了人潮,也找到了探險的樂趣。

2011/08/14

【柏林】博物館島@世界遺產雜誌

這是第14期的世界遺產雜誌,我有寫一篇柏林的博物館島,很高興總編輯沒有用花俏的標題,很平實!我喜歡這樣的雜誌。




2011/08/13

【台北】導覽小抄@新藝術烏托邦慕夏大展

這是我導覽時候的小抄,我用平板電腦可以自己邊看提要邊講,然後也可以把相關的照片給大家看,可惜平板電腦螢幕太小了,有些人會看不到,看來以後要用彩色列印出 A4,可能會比較好。


只是小抄提示,所以有些並不一定是重點,請大家見諒。

今天上午的慕夏導覽講完,發現有不少東西忘了講,不過還好這些東西看​板上都有,我講的剛好都是看板上沒有的。還是缺乏演練,又是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好像就是我人生中的大毛病,真不知道如何改善,不過,一切就隨自己想做的方向去做,來參加導覽的朋友,自然會知道我的個性吧?!下次藝術展來的時候應該可​以講兩次了,謝謝導遊班同學的捧場,還有網路上的朋友,謝謝!

2011/08/10

【台南】玉井景觀@老鄉長庭園餐廳、瑪莎園、綠色空間

來到老鄉長開的庭園餐廳,位於虎頭山上有 270 度的視野,往下看這一片美景,中午在這裡享用餐,飯後再吃芒果冰,蛋捲 DIY,是全家可以來休憩一個假日午后的地方。



老鄉長王石龍開的庭園咖啡餐廳沒有過多的裝飾,開放的空間很簡樸,我其實看這一片景就想吹著電風扇躺在椅子上睡覺了,若是能夠奢侈的放空一個下午聽聽蟬聲,應該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吧!

我點了素食火鍋,是南瓜湯底,仲夏中午吃火鍋好像不是那麼適合,不過吃完後來杯芒果冰沙,好像三溫暖一樣,雖然剛剛去摘芒果時偷吃了不少芒果,吃吃喝喝這芒果點心還真爽快。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活動是做手工蛋捲,前一天看電視節目才看到蛋捲 DIY 體驗,這回就自己親自上場,老鄉長很豪邁的說這是他一看別人做,自己也就會做的蛋捲,我練習了一下果然很簡單,熱騰騰的蛋捲還蠻有特色的,不過若小朋友要體驗,還是要非常注意安全的。

後來我們去了附近的瑪莎園、綠色空間,都是知名的景觀餐廳、下午茶,平常日也就高朋滿座,我想要經營這樣的景觀餐廳不只是餐廳內的環境、飲品,還要整個玉井區周邊的景觀都要能夠配合,這點就需要公部門介入規畫了,我想是有機會成為台灣特色景觀的。

老鄉長庭園
http://www.mango168.com.tw/suppshowf.asp?SuppNo=01102
MASA瑪莎園
http://shop.masa-cafe.net
綠色空間
http://greenspace.tw

PS. 此為雄獅集團傑森公關所辦的台南玉井一日遊的活動

【台北】湄河泰國料理、台南米糕萬香齋美食舖子@延吉美食商圈

延吉街的起頭是從八德路那邊開始,一直往南延伸到仁愛路這頭,沿著延吉街兩側的巷弄,有眾多的餐廳、小吃,店家更易頻繁,幾乎每星期都會有新開的店家,也有按然關門的店家。


湄河泰國料理
地址:台北市延吉街157號之3
電話:02-27523051
創立:民國75年,1986年

湄河餐廳用餐並不便宜,可是每天都滿座,除了道地的泰式酸辣口味之外,「青木瓜沙拉」是涼拌木瓜絲,夏日炎熱有青脆口感,很容易入口也很開胃,做法很細膩,用四季豆、紅蘿蔔切絲冰鎮,辣椒、蒜、椰糖、蝦米、小番茄、花生等配料,淋上檸檬汁、魚露,旁邊有盤生菜夾上爆米香,整個味覺很清爽。

廚師是泰國華僑,熟悉泰式菜路,也加入了台式的風味,湄河餐廳培養出許多徒弟,許多泰式餐廳的大廚,都是從這裡養成。湄河餐廳牆上掛了許多得獎的獎狀,植基於泰式傳統餐點,然後隨時改良變化,餐點用料實在,應該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台南米糕萬香齋美食舖子
地址:台北市延吉街30巷2號
電話:02-25776965
創立:約民國78年,1989年

萬香齋的座位不多,有大部分是上班族下班外帶回家。台南米糕用長糯米,煮出這糯米很不簡單,需要在檜木桶內煮熟,然後用藺草竹簍蒸煮,每一顆糯米在油油的肉燥汁下泛著油光,台南小吃總有特別的配料,老闆好像隨意的灑上魚鬆、花生、醃蘿蔔,乍看之下有點像肉燥飯,但一整碗吃下去,有米糕的氣味,也有滷肉飯的感覺。

冬天搭配一碗四神湯,豬肚、小腸、蓮子、薏仁,湯頭清淡入口香濃,小腸的嚼勁讓人回味,滿滿是幸福的味道。此外紅油炒手是這幾年特別推出的新口味,萬香齋除了顧好舊產品,還是有研發新的產品呢!

2011/08/09

【阿格拉】真愛測試?帶他一起到印度旅行!

若是想測試你的另一半是否是「真愛」,我想最好選擇旅遊的地方就是印度了,記得我上次去印度的那個班機,有對情侶在飛機起飛前吵架,還沒有起飛前男生就生氣的下了飛機,本來不覺得印度這個神祕的國度有這樣的魔力,但是走了一趟,真的非常準確。

原文同時刊載在雅虎奇摩電影--真愛挑日子
http://tw.exclusive.movie.yahoo.com/oneday/article/tw-features.yahoomovies.com.tw/twfeaturesyahoomoviescomtw_201107281549



*神祕印度 測出真愛魔力

到了印度第一眼就是龍蛇雜處,人與動物生活在一起的世界,有西方人在大街上穿著印度乞丐的服裝體驗貧窮的感覺,也有非常有錢的印度人坐著高級轎車出入豪宅,這樣高反差的世界與伴侶一起自助旅行,馬上可以感受出未來的生活是否可以同甘共苦。

若是在搭慢慢地火車到達阿格拉,從遠方看著泰姬瑪哈陵,全火車上的人們,無論是印度當地人,或是世界各地來旅行的人,內心的充滿了一種浪漫的情懷,所有的人都安靜的看著外面這座城堡,一種說不出來奇幻現象。

*泰姬瑪哈陵 為真愛而建

從泰姬的大門口還沒看到白色的建築,光從前門的紅色城堡看進去,就開始驚嘆,然後一看到白色大理石建築主體,倒影在淺淺的水池,幾何形諾大的花園從各種角度拍照都非常好看,不要急著往大殿走去,在花園的角落人潮不多,可以與你的「真愛」自拍,無論是要捧著大陵墓,或是要推倒高塔,都可以很輕易的辦到。

泰姬陵於1631年開始興建,耗費23年才完工,樣式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亞伊斯蘭教的建築特色,這建築的原料來自亞洲各地,有白色大理石、碧玉、土耳其玉、琉璃、藍寶石等等。鑲崁、浮雕、格子窗、對稱四造型、可蘭經書法等等裝飾元素,讓沒有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即使只看這些幾何形狀也百看不厭。

阿格拉從 1526年蒙兀兒王朝建國以來就是首都,1565年阿克巴大帝擊退敵人所佔領下的碉堡,慢慢地把行政機關建立起來,所以阿格拉紅堡內有一些皇宮,到了第五代沙賈汗才完成堡內所有的建設。

沙賈汗花了很多人力建築這裡,以及亞穆那河對岸的泰姬陵,更想把德里巨大的紅堡建設完成。但是因為生病,兒子又奪權,最後把沙賈汗囚禁在阿格拉紅堡,每日遙望泰姬陵,於1666年過世,與第二任妻子合葬在泰姬陵。

究竟是怎樣的女人有如此的魔力,可以讓沙賈汗國王傾全國的財力來建設陵墓,而且國王在第二任的波斯妻子過世後也沒有再娶,據說難產而死的泰姬‧瑪哈在死前要國王立下誓言幫她遺留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並且終身不再娶,而國王真的做到了,是非常癡心的一個人。

*某年某月的約定 見證真愛

這是一座夢想與野心的地方,穿越了孟買或是德里擁擠的人潮,來到這個只屬於浪漫的陵墓。

在這裡待到了黃昏,陽光照到白色大理石瞬間變成了金黃色,夕陽讓陵墓有了火紅的熱情,但是終究只有一瞬間的美景。若可以待得更晚,黃昏飽和的色溫,可以拍出更浪漫的藍色天空。倘若在滿月的晚上可以進來這裡,月光下的泰姬陵將會反射出紫色的浪漫色彩。

若還要跟情人打賭,或許可以不用一起來這裡,約好某年某月的某一日黃昏,相約拿著一朵白色玫瑰花,拿著互相喜歡的書,在大門口相見,在各種不確定的心情下,是否會更刺激呢?

據傳聞在這座陵墓對河沙賈汗還想建造一座黑色的陵墓與泰姬陵對望,現在,從衛星空照圖看看這個地方,那塊地是有空出來,花園出現了,但我想應該永遠不會有實體建築建在上面。雖然沒有黑與白的陵墓對望,但是從泰姬陵回國後,一定可以知道那一天的遇見,是不是真愛挑的日子。

【新竹】內灣線小站

新竹高鐵站即將要與新竹內灣線聯通,也就是說做高鐵到新竹站後,直接轉台鐵火車就可以前往內灣,路線為高鐵站走到台鐵站六家→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舊稱南河)→內灣。內灣線鐵路沿途產業很多,有林業、石灰業、水泥業、天然氣、玻璃等,這些生產都需要火車來載運。



*內灣、竹東的林業展示館訴說林業歷史

在內灣的林業資訊館是當年的檢查管制站,當年尖石鄉唯一對外通路,凡是載運林產的車輛都要停車受檢,而且還有手搖電話專線直通警察單位,如今展覽館內還有這些檢查站的旗幟標語,可見當年林業的興盛。

竹東的林業展示館在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41號,以前是林務局竹東工作站的工務課辦公室,目前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整修維護的很好,往前推到日本時代,1943年興建完成,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周邊有一些貯木池、製材場,還有公務人員的舊辦公室。

2006年整修好之後,就成為展示館展示開採林業的活動紀錄。當年砍伐多為3000年樹齡的大型樹木,尤以黃檜、紅檜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直徑多超過兩公尺。運材,竹東林場早期用索道、台車在山地運輸,1964年後就大部分改由卡車運輸。大量的原木運到竹東的竹東製材場,經過初步處理,加工鋸成不同長度、厚度、寬度,成為扁形板材或正方形、長方形角材後,再向外運輸。

竹東鎮的開發,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由員山、竹中往樹杞林地區開闢,然後再往大隘往上坪、五峰方向開發。竹東交通便利、水電充沛、工業地區廣大,成為「木材的集散中心」,大量的工程技師、製材商、伐木工人匯集,讓竹東成為一個商賈往來、人車絡繹的木材小城。

*竹東車站

竹東火車站是內灣鐵路支線較大的火車站。日本太平洋戰爭末期,昭和19年(1944年),為了運輸竹東、橫山及山地的應急物資,雖人力物力欠缺,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建造竹東鐵路,10月開工,但昭和20年(1945年)就戰敗投降而停工。

戰後因為還是需要運送物資建設,於是復工,民國36年(1947年)竹東車站完工,後續對山地煤礦、石灰石、矽砂、木材的運輸量急增,在民國38年興建內灣線,從竹東延長到內灣,民國40年內灣線完成通車。

舊名為「樹杞林」的竹東火車站1947年設站,是戰後所興建的車站,站體主要是磚造,但屋頂有日式建築的風格形式,大門前的『車寄』簡單大方,有沿襲日式車站的風格,但在裝飾、門窗的設計上就更為簡略,大門的車寄是方柱,但兩排採用圓柱,這點讓我有點不解。這是戰後鐵路由國民政府開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線,還有火車站,歷史意義不凡。

竹東車站的周邊有改建為旅客中心,還有篁城竹簾文化館可遊逛,也有維修好的老房子作為假日舉辦活動場所。出車站向左走,很多老房子已經荒廢,磚造、木造的房子傾倒,若對廢墟之美的攝影同好,也可以前往取景,無論在陽光下,或者在雨後,都可以顯出不同的美感。

*合興車站

內灣線中合興站雖是個不起眼的小站,小小的木造車站,民國39年(1950年)所建,但有個重要的資產是「折返式站場」,因為這裡進入山區坡度很大,需要一個平緩的月台停靠,火車需要倒車進入車站月台停靠,這時其他火車不靠站的可以直駛主線衝上坡。

合興站在民國82年(1993年)統計,曾是台灣鐵路貨運每年總量的第二大站,全年石灰石總貨運量為500多萬頓,合興站佔120萬噸。合興站站場尾有座台泥卸礦場,利用流籠索道,將山上礦脈採出的石灰石直接上火車貨櫃。

合興車站月台另一邊有一間紅磚瓦作業室,旁有一排舊式轉轍器。轉轍器是用來控制接軌,供列車轉換軌道的用途,如今變成了裝置藝術供人拍照、憑弔。

如今這個折返式的鐵軌被改成一個觀光公園,除了保留的合興車站站體,還有停放兩台火車車廂供遊客欣賞,可惜火車廂裡面的椅子存留的很少,若可以裝修一下更為復古,若變成展示館、商店、餐廳或許可以讓人更駐足在此。

*九讚頭車站

在九讚頭車站外,還可以看到現在還在生產的亞洲水泥工廠,從亞洲水泥工廠看到有鐵軌直通車站,現在這條鐵軌已經不再使用,但水泥仍然在生產。本站的水泥貨運業量,最盛時曾為台鐵貨運量第二名。

當年來自廣東客家人,來此開墾,四野荒涼,唯一的地標就只一棵九讚樹,常約集至此聚會,於是就稱此地九讚頭。九讚頭站兩旁種有數棵的鳳凰花,每到驪歌響起的畢業時節,鳳凰花盛開非常漂亮。

九讚頭車站就完全沒有日式風格,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我喜歡這樣簡單的設計,站內有許多不能使用的轉轍器,還有一節維修的公務火車停靠在此。走在車站附近的巷弄,有荒廢的頹廢感,建築上鋪滿了石灰的痕跡,在豔陽上說著這裡的故事。